大乐透开奖 www.33nca.com.cn 惊开万古荒原
——兵团发展历史连环画
1. 上世纪50年代末,在国家急需粮食的时候,八师从各团场抽调几千人开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莫索湾荒原开荒。沉寂的荒原从此有了生机,改变了模样。
2. 当地老百姓称莫索湾为“毛梢弯”,因遍地是红柳、梭梭而得名,这里也是野兽的乐园??辈舛佣釉泵窃诨脑隙ち?个桩号,从此,在1150平方公里的莫索湾荒原上便有了7个农场。
3. 高锡彪,开发莫索湾五场时任政委。1958年2月的一天,高锡彪接到上级任命后就立即搭乘一辆拉运物资的汽车前往莫索湾五场。当时气温转暖,积雪融化,汽车不时陷入泥潭,90多公里的路程,他们走了两天。
4. 几天后,垦荒大军陆续到达,他们当中有的是转业军人,有的是起义官兵,还有的是内地来的支边青年。当时,荒原上没有水,大家只能喝雪水。但气温日渐升高,眼看积雪不多了,人们将雪积成堆,用草遮盖严实。
5. 节约用水成了莫索湾荒原上垦荒人的自觉行为。一茶缸水,经常是10个人传着喝。
6. 地里干活的人们渴得张不开嘴,一张嘴,嘴角就流血,高锡彪看着心里一阵酸楚。当时莫索湾垦荒队伍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四月中旬雪水光,拉水供应太紧张,喝了苦水光拉肚,下工路上追黄羊?!?/span>
7. 1958年夏天,通往莫索湾的南干渠修好了,大海子水库的水一路流淌到莫索湾四场和五场,人们沸腾了,大家知道,有水地里就能种庄稼。
8. 在莫索湾种粮食要过两道关,一个是地穴关,另一个是大风关。有一次莫索湾五场十三队职工在麦田里浇水,浇了两天两夜那块地还没有浇完。大家正在纳闷时,3公里外的莫索湾五场十五队传来消息,十五队的地窝子和食堂让大水给淹了,原来水从地穴流到了十五队。
9. 莫索湾荒原像是有意在考验大家似的,一万多亩地的小麦长到小孩般高时,一连刮了五次大风。每次大风过后,小麦一片一片倒伏。刮一次风,人们扶一次小麦,后来收割时,小麦茎秆上有“五道湾”的痕迹,人们戏称是“五道湾”牌小麦。
10. 在高锡彪的带领下,就是这“五道湾”牌小麦曾创下兵团小麦高产纪录。1959年10月,高锡彪到北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国务院还授予莫索湾五场一面锦旗。
●王鸿庆/绘
1956年,兵团在土壤详查和地形勘测的基础上,拟定在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开发莫索湾的方案。1957年冬,农八师(现八师)党委派肖凤瑞率领先遣队进驻莫索湾,随后,抽调4500余人组成先头部队,抢修公路、水库,为开荒创造条件。1958年,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开荒2.4万公顷,播种1.2万公顷,新创建的莫索湾二场,当年即收获粮食200万千克,棉花25万千克,上缴利润2.9万元,实现了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当年盈利。截至1960年年底,农八师(现八师)共在莫索湾开荒6万公顷,播种5.33万公顷,造林2200公顷,种果树293.3公顷。三年累计为国家生产粮食5347万千克、皮棉262.95万千克,上缴利润305.12万元。在准噶尔茫?;脑?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绿洲。
——据兵团日报资料库